杯中人生
喝茶,更多的是一種心情,一種境界,在喝茶人的眼中,杯中的不只是茶,而是人生。
自古好馬配好鞍,沒有一盞好杯,再好的茶也出不來你想要的韻味。
在大理州劍川縣,手藝人遍地可尋,劍川的木雕早已聞名遐邇,技藝之精湛,令人嘆為觀止,早在2011年,劍川木雕技藝早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木雕成為劍川的名片,風光在外,可今天,我們要說的這杯中人生,卻是劍川淳厚質樸的另一面。
劍川,一個出手藝人的地方,這里的黑陶藏在深處,前來尋訪的人卻一直沒有停止。
黑陶是甸南的傳統手藝,制作黑陶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,海門口遺址出土的文物,使世人認識到黑陶制作深厚的底蘊。
匠心
劍川黑陶的整個制作流程精細復雜,包括淘泥、分揀、踩泥、練泥、盤泥條、拉坯、拍制、修制、雕花、打磨、晾干、裝窯、柴窯燒制、封窯、開窯、出窯等工序,完全靠手工制作、傳承。
泥土來自大地,孕育萬物生靈,充滿了生命與希望,泥土就是劍川黑陶藝術與價值靈感的最初來源。制陶者將泥土采集回來,經過成熟的配方,配制出最佳的陶泥,之后制陶人除去鞋襪,光腳和泥,專有名詞叫做——踩泥。經過這反反復復的踩踱,陶泥互相融合,泥塊變得細膩、稠黏,這樣質地的泥,是制作優(yōu)質黑陶的基礎。
劍川黑陶講究土與火的轉化,和好的泥經過手工成形之后,就會送入窯中,一般用柴火燒三到五天,煨火期間,需要不眠不休的添加柴火,加柴的快慢、柴的種類、氣候情況、空氣進量等等細微的因素,都會對窯內的黑陶產生影響。
泥土與柴火的碰撞,產生了劍川黑陶獨有的黑色美,色澤敦厚內斂,集制陶、雕刻、繪畫于一身,溫潤而又不失質感,這門技術門檻極高的手藝通過制陶者輩輩相傳,延續(xù)至今。如今,黑陶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古法制陶得到了延續(xù),五千多年前的質感有幸讓我們今天還能觸摸。
瓦 貓
黑陶茶洗
通過“大理好禮”線下旗艦店與線上商城,就可以把這些寶貝領回家。
大理好禮旗艦店地址:大理古城葉榆路與護國路交叉口(城心井停車場對面)